你印象里的党建学习,是不是还停留在“坐着听、低头记”的模式?现在可不一样了!AI技术悄悄走进了党建圈,给党员们的学习加了不少“科技料”,带来了好几种新鲜体验,既接地气又有新意,咱们一起来看看。
第一个惊喜:AI党建课堂,像开了“时光机”
不用再对着书本上的文字费劲想象了!现在能戴上VR设备,直接“穿越”到历史现场——踩在红军长征时的茫茫草地上,感受寒风刮过脸颊的凉意;站在战火纷飞的阵地边,看战士们攥着冻硬的窝头还在往前冲。这些场景都是按真实历史还原的,细节特别逼真。
有位老党员体验完说:“以前听长征故事,就像听别人讲遥远的传说。这次‘站’在雪山上,看着战士们冻裂的手还紧紧握着枪,才真正懂了啥叫‘信仰’。”这种学习哪用死记硬背?历史就像放电影似的刻在脑子里,比单纯听课印象深多了。
第二个方便:AI智能小助手,工作学习都能帮上忙
党员们平时工作学习中,难免会遇到“卡壳”的时候——写报告时忘了某个历史事件的细节,策划活动时想不出新点子,做宣传材料时没头绪……现在有了“豆包AI”“DeepSeek AI”这些工具,这些难题都能轻松解决。
想查某个党史知识点?问它一句,立马给你讲得明明白白;想不出活动方案?它能从好几个角度给你出主意;甚至要做个红色主题的海报、小视频,它分分钟就能出个初稿,省了大把时间。负责宣传的小李说:“以前做张海报得熬大半天,现在AI搭把手,效率高了一倍还多,能腾出功夫琢磨怎么把内容做得更暖心。”
第三个乐趣:AI红色创作,普通人也能当“文化达人”
别以为搞红色创作非得是画画高手、写作达人,有了AI帮忙,咱普通人也能露一手。
学会了使用AI绘画工具来给“半条被子的故事”作画,唰唰几下就出来好几幅画:老乡把被子往战士怀里塞,战士们红着眼眶推辞,画面里的眼神特别打动人。大家围着画一聊,你想起一个细节,我补充一段背景,不知不觉就把故事记牢了。
想写首红色小诗也简单,跟AI说“想写首夸夸延安精神的诗”,它能帮你把句子捋顺,让感情更饱满。年轻党员小王笑着说:“我平时写个工作总结都头疼,没想到还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诗,感觉离红色文化近多了。”
说到底,AI加入党建学习,不是为了赶时髦,而是想让学习变得更对胃口、更有活力。当历史能“亲身体验”,工作有“智能助手”,红色文化能“动手创作”,通过AI应用的体验,让党员们学得更投入、悟得更深刻、想得更广泛。以小见大,激发党员们新鲜玩法,让党建学习越来越有滋有味!